顯示具有 01上堂第一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1上堂第一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一席_東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一席_東軸)

三世如來,巍巍金相。 隨好光明,赫赫難量。
或隱或顯,凡情叵測。 為度眾生,示有生滅。

此贊旨為水陸會大眾至誠禮讚並禮請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世如來,巍巍金相。隨好光明(1),赫赫難量。】: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報身,有如須彌山一般巍巍巨大金色之相。具八十隨行相好及麗日中天難以直視的耀眼光明。

【或隱或顯,凡情叵測。為度眾生,示有生滅。】:隨順眾生根器與受化因緣,諸佛的應化身在十方各剎土該隱藏或該示現,皆非一般凡夫眾生以常情所能推斷。佛身充滿於法界,諸佛原本無生滅,只因慈悲欲度化眾生,才依同行攝(菩薩四攝法之一),示現有生滅而般涅槃的應化身(2)。

[註]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八_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爾時世尊,告寶手菩薩言: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隨好,名圓滿王。此隨好中,出大光明,名為熾盛,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
《大般若三百八十一》云: 「… 善現!云何如來、應、正等覺八十隨好?善現!世尊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花赤銅,是為第一。…」
2.據《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之三》等所說,在大乘佛教裡佛身分為三種,即法身、報身、應身。佛陀的法身即是諸法的自性。
2-1.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佛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若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即是見到佛陀的法性身。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六_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離語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無為無作、無形無相、無去無來、無始無終。遍滿十方如同虛空。
2-2.報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報身是佛陀從久遠以來,以法身為因,修習六度萬行,積集無量福德智慧所獲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圓滿報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經過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據《大乘百福莊嚴相經》說,每修一百劫,始得莊嚴一相,即「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如〈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即是報身佛的莊嚴相貌。
2-3.應身:又作應化身、應化法身。佛陀為救渡苦難眾生,應眾生根機,以大悲願心,隨處隨類權巧化現有生老病死的種種身相。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提到,觀世音菩薩為了救渡眾生,方便化現三十三身,時而顯現佛身,時而顯現凡夫身,時而顯現龍天護法身,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普門應化示現之身。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一席_左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一席_左軸)

藥師願海,罄筆難書。離危迪吉,如如意珠。
隨願成就,直趣菩提。永無退轉,胡用遲疑。

此贊旨為水陸會大眾至誠禮讚並禮請東方藥師佛。

【藥師願海,罄筆難書。離危迪吉(1),如如意珠。】:東方藥師七佛所發四十四大願(2),利益眾生浩浩如海,用盡一切筆墨亦難述其功德。能令眾生遠離一切危厄之難,還能像如意珠一般,引導眾生趨向安隱吉祥。

【隨願成就,直趣菩提。永無退轉,胡用遲疑。】:眾生若能皈依並誠心依止藥師佛的教化,皆能隨藥師佛大願之功德力而成就,世世成長,地地增上,直至成佛。依止藥師佛大願之教化,眾生趣入聖道之門,修行路上必定永遠不會退轉。此乃藥師佛大願的功德力,吾等眾生應速皈依,不必猶豫而遲疑!

[註]
1.迪吉:「迪」開導、引導。《書經.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
2.《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_大唐三藏沙門義淨譯》,藥師七佛聖號為:善稱名吉祥王如來(八大願)、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八大願) 、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四大願) 、無憂最勝吉祥如來(四大願) 、法海雷音如來(四大願) 、法海慧遊戲神通如來(四大願)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 。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一席_中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一席_中軸)

謂此為佛,是事理障。謂此非佛,是斷滅相。
事理既融,斷滅亦空。佛自現前,如日之中。

此贊旨為至誠禮讚並禮請十方三世一切佛。
*此為北宋蘇軾所作十六首水陸贊之上八位·一切常住佛陀耶眾

【謂此為佛,是事理障。謂此非佛,是斷滅相。】:眾生若堅持何者是「佛」,即是執著於「有」的事理障,若堅持何者非「佛」,即是執著於「無」的斷滅相(1) 。 此乃教示佛門弟子應離「有、無」 「能覺、所覺」等二邊之見,循中道而為行者。

【事理既融,斷滅亦空。佛自現前,如日之中。】:佛門弟子依教修行,深自觀照,利智頓知,淺根漸曉,雖然事相森羅繽紛,而其中性理則是空相一如, 「有、無」 等常見、斷滅見亦是空相。自此,事理融合,任運自在,與虛空法界相合,佛之境界自然現前。猶如麗日照空,應緣化物,處處垂化,時時現前(2)。

[註]
1.《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云:「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
2.《維摩詰所說經_佛道品第八》:「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一席_右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一席_右軸)

樂邦化生,身紫金色。眉間毫相,體含萬德。
垂臂接引,神力難思。三根普被,導入花池。

此贊旨為至誠禮讚並禮請西方阿彌陀佛。

【樂邦化生,身紫金色。眉 間毫相,體含萬德。】:阿彌陀佛於西方極樂世界教化有 緣往生此剎土的眾生。阿彌陀佛於菩薩 (法藏比丘)地多劫行佈 施波羅蜜,故身體得紫摩金色光芒。多劫不妄語不欺誑眾生,故 得眉間白毫相。佛身三十二相,一一相皆含藏多劫累世所修之萬 德莊嚴(1)。

【垂臂接引,神力難思。三 根普被,導入花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垂臂接引有緣 眾生往生極樂國的神通力不可思議。依其四十八願,所接引眾生 含攝上中下三種根器,只要堅信彌陀願力,依教修行者皆受引導 ,化生於極樂國蓮花池各色蓮花之中(2)。

[註]
1.《優婆塞戒經_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為菩薩時。於無量世常施眾生房舍臥具飲食燈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不誑一切諸眾生故。是故先得眉間毫相。」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_卷第二》:「…此白毫相。菩薩本昔修何行得。汝當答言。佛白毫相從無量劫捨心不慳。不見前相不憶財物。心無封著而行布施。以身心法攝身威儀。護持禁戒如愛雙目。然其心內豁然虛寂。不見犯起及捨墮法。心安如地無有動搖。…。端坐正受其心如海湛然不動。如金剛山不可沮壞。…。心智猛利攝諸方便不見有法若大若小。有細微相。如是眾多名波羅蜜。亦從三十七助菩提法。復從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三念處諸妙功德。得此白毫。」
2.《淨界法師_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導讀》關於三根普被:
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它的重點是在「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所以它的特點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也就是說,這個人對於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強烈的歸依心,一心歸命、順從本願,這種人是屬於下根機。他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修諸功德,但是他對阿彌陀佛本尊的信心,非常的堅定。善導大師說這一願的重點,在「至心信樂」這四個字,他的往生成敗是在這四個字。
第十九願:「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前」,這是屬於上根機,因為他「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而且產生一種往生的願望,所以是上根人。
第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是攝受中根人,他沒有像十八願的人,信心那麼強烈,也沒有像第十九願菩提心那麼地堅固,還修諸功德;但是他多少能憶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還能修習戒定慧,最後將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攝受中根人。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一席_西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一席_西軸)

十方諸佛,相好潛輝。妙存獨真,不涉離微。
貽舍利羅,塵劫不壞。隨機益悟,隱顯自在。

此贊旨為至誠禮讚並禮請十方三世一切佛。

【十方諸佛,相好潛輝。妙存獨真,不涉離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皆具三十二相好,然為攝化三界眾生之因緣而潛藏光輝,示現與三界眾生同行(1)之劣應身(2)。所示現的身形雖劣,真妙法性依然如如存在,絲毫不違其涅槃寂滅之示現相與般若妙智的真實相(3)。

【貽舍利羅,塵劫不壞。隨機益悟,隱顯自在。】:諸緣不離生滅,諸佛直接度化眾生的因緣若盡,雖示現般涅槃,仍以大悲心遺留舍利(或譯:舍利羅śarīra) ,供後世眾生禮敬而種未來得度善根因緣(4)。舍利乃諸佛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轉化的金剛體,能歷塵劫而不毀壞(5)。佛出世間,隨眾生根機而行教化以令眾生獲益而能悟入佛道,隱則留下經寶令眾生諷誦與舍利令眾生植善根存佛種,顯則以八相成道示現人間,無不自在!

[註]
1.菩薩四攝法:布施、愛語、利他(益)、同行(事)。
2.《釋教三字經_明.吹萬廣真禪師》:「愍凡愚,不能聽,隱尊特,顯劣應。」
3.《寶藏論離微體淨品_東晉.釋僧肇》:「無我無造謂之離,有智有用謂之微;無心無意謂之離,有通有達謂之微。又離者涅槃,微者般若。」
4.《金光明經_捨身品第十七》:『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5.1974年重修中國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的「佛宮寺釋迦塔」時(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西元1056年) ,發現一對佛牙,四周長著晶瑩剔透小舍利子。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GS寶石學會香港分會高斌博士曾藉由現代儀器對此佛牙舍利進行了鑑定,以求證明舍利使否即是金剛體—俗稱鑽石的物質。經電子探針探測後,高博士發現如米粒大小的佛牙舍利由四種元素組成,有少量硫、鋅、硅、鍶,另外為98.07%的碳,這和金剛石的成份相吻合。金剛石化學成份的無機碳含量為99.98%,是自然界中各種礦石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物質。而且佛牙舍利的原子排列結構也呈現驚人的「異常」。此應縣佛牙舍利的原子組合和美國的地質學家朗斯代爾,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隕石裏發現的隕石鑽石,一樣都是六方晶系排列(即六價碳),也就是說不同於地球上自然存在的鑽石(即四價碳) 。 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應縣木塔的佛牙舍利在電子顯微鏡探測下,竟出現五尊佛祖的形象。一尊居中,另外四尊呈環繞聽法的姿勢。應縣木塔佛牙舍利子的成份如同來自外太空的六價碳隕石鑽石,同時又映現出五尊佛的形象,這些超乎地球科學能解的現象,告訴人們什麼呢?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