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07上堂第七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07上堂第七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七席_中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七席_中軸)

孰云飛仙,高舉違世。湛然神凝,物不疵厲。
為同為異,本自無同。契我無生,長生之宗。

此贊旨為至誠禮請過去十方諸佛因地同行五通神仙。
* 此為北宋蘇軾所作十六首水陸贊之上八位·一切五通神仙眾 。

【孰云飛仙,高舉違 世。湛然神凝,物不疵厲。】:雖說是(1)能御氣 飛行的五通神仙,在人間卻特立獨行,刻意避開塵世的喧 囂與攀緣(2)。愛樂於寂靜處以清明的心修習定力,令精神 高度集中(3),有時定力所及能令一地一處平安呈祥無災無 疾(4)。

【為同為異,本自無 同。契我無生,長生之宗。】:此類飛仙與佛門羅 漢有何同異之處呢? 飛仙情少想多,只求長生不老,樂留 世間(5)﹔羅漢入滅受想定(6)厭留世間,樂求解脫,二者 基本上無相同之處。若此類飛仙能在佛門下轉念修行,藉 既有修定的基礎,契入佛法無生滅的涅槃境界(7),亦可比 同羅漢無生而長生(無生亦無滅)之列(8)。

[註]
1.孰云:雖說..或誰說..。
2.違世:避開塵世。
3.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專一且深。
  4.疵厲:災變、疾病。《莊子·逍遙游》:“其神凝,使物 不疵癘而年谷熟。”
5.《首楞嚴經卷八》:『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 。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遊於四天。所去無礙 。』。
6.《中阿含經卷五十八》:『比丘入滅盡定時,不作是念 :我入滅盡定。然本如是修習心,以是故如是趣向。』滅 受想定又稱滅盡定。
7.《圓覺經》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 說名輪轉生死。」(涅槃之真理無生滅,故云無生。因而觀 無生之理以破生滅之煩惱。)
8. 《滄浪詩話.詩辨_宋.嚴羽》:「禪家者流,乘有大 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宗:派別、同列、同類。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11月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七席_左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七席_左軸)

毘目瞿沙,萬徒苦行。攝化群豪,造五明論。
方等鹿苑,五神通仙。朕迹不留,今古無遷。

此贊旨為水陸會大眾至誠禮請與佛法有緣之各大仙人。

【毘目瞿沙,萬徒苦行。】: 華嚴會中毘 目瞿沙及其一萬大仙徒眾。旨在教示佛門弟子親近善知識,及跟隨明師(非名師!)學習 聖道之重要。

[註]
《華嚴經_卷第六十四》:「…善財童子至那羅素國…見毘目瞿沙仙人於林間 敷草而坐,領眾一萬,身著樹皮,編草為衣,大眾皆於林間經行、習定。毘目瞿沙仙 人為已證入「菩薩無勝幢解脫」(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之境界的善知識,雖以樹皮編草為 衣, 狀似勤苦, 依然有萬徒跟從學習,善財童子於毘目瞿沙仙人前,長讚親近善知識 知功德利益。」

【攝化群豪,造五明論。】: 十方剎土中有無 量為助佛宣化,利益眾生而造五明之大仙眾。旨在教示若欲教化救度利智、中智、鈍 智三根眾生,不能只說佛法清淨法(內明一),亦須學習了知能影響眾生的重要世間法( 外明四),方能隨順眾生根器(非隨順眾生沉淪!),契機契緣化渡,而行菩薩四攝法之同 行與利他。

[註]
《注大乘入楞伽經_第一卷》五明即五種學藝,各能生智,故云明處,一般 稱五明。1.內明一種,即一切佛法清淨法是。2.外明四種,乃四種能影響眾生的重要世 間法,即因明(*立宗、因、喻三支為言辯論理學之法)、聲明、醫方明、工巧明。 (*宗=主旨、因=理由、喻=佐證說明。請參閱:《因明入正理論_大域龍菩薩造_大唐三 藏法師玄奘譯》

【方等鹿苑,五神通仙。】: 世尊於鹿野苑 三轉十二行法輪,及開衍方等經時護持波羅奈之諸大仙眾。旨在教示凡正信三寶道場 ,及法寶經藏受持、演說、供養處皆有仙人及八部天眾暗中護持。

[註]
《雜阿含經 _第15卷_379》:「…一時,佛住波羅奈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 《大方等無想經 _第1卷 》:「…復有九萬九千五通仙人,其名曰那羅他仙人…如是等 五通仙人,亦於晨朝從禪定起,往至佛所,頭面作禮… 」 。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_第3卷》:「…阿難陀!汝當稱念,諸大仙人名號。此諸仙人皆 持成就禁戒,常修苦行,皆具威德,有大光明,或住山河,或居林藪,欲作善惡,呪 願吉凶,隨言成就,五通自在,遊行虛空,一切所為,無有障礙,汝當稱念,其名曰 :「阿瑟吒迦大仙... 皆是古大仙。」

【朕迹不留,今古無遷。】」:大眾禮請以上 諸大仙上堂應供, 雖凡夫肉眼無法得見,尤應至誠心禮請。旨在教示十方三世一切剎 土,凡有正信佛法教化之時之處,必有無數聖眾仙人天龍等秘密護持法藏,而不留任 何痕迹(朕迹)。此等聖事若非佛菩薩教知,凡夫無由知曉,古今皆然並無改變。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7月

水陸畫贊淺釋(會本_上堂第七席_右軸)

水陸畫贊(水陸法會會本_上堂第七席_右軸)

占相太子, 哥利割截。 攝諸咒術, 瞿曇團血。
方便度生, 常行四攝。 化及多徒, 壽等沙劫。

此贊旨為水陸會大眾至誠禮請曾與世尊有善因緣的相師,有逆增上緣助修忍辱的哥利 王,有眷屬緣的瞿曇氏祖先,有四攝因緣多生受度的徒眾…等。

【占相太子】: 《釋迦譜_卷第一》王 及夫人抱太子出欲禮仙人。時彼仙人尋止王曰。此是天人三界中尊。云何而令禮於我 耶。…具有如此相好之身。若在家者。年一十九為轉輪聖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種智 。廣濟天人。然王太子必當學道。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當轉清淨法輪。利 益天人開世間眼。

【哥利割截】: 《金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 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此典故亦表於《賢愚 經》 、 《大般涅槃經》。

【攝諸咒術,瞿曇團血。】: 《佛說十二遊經 _有關瞿曇姓氏之由來》昔阿僧祇劫時,菩薩(世尊某前世)為國王,其父母早喪亡,讓 國持與弟,捨國行求道。遙見一婆羅門,姓瞿曇(人稱大瞿曇),菩薩因從婆羅門學道。 婆羅門答菩薩言:「解體所著王者衣服。編髮結莎為衣,如吾所服,受吾瞿曇姓。」 菩薩(人稱小瞿曇)於城外,甘果(甘蔗)園中,以作精舍…。時,國中五百大賊,劫取官 物逃走,路由菩薩廬邊,蹤跡放散,遺物在菩薩舍之左右。…明日捕賊,追尋賊者, 蹤迹在菩薩舍下,因收菩薩,…王便勅臣下,…應以木貫身,立為大標,其身血出,流 下於地。…王,使左右以彊弩飛箭,射而殺之。…大瞿曇悲哀涕泣,下其尸,喪棺斂之 。於是取土中餘血,以泥團之,各取左右,持著山中,還其精舍。左面血著左器中, 其右亦然。大瞿曇言:「子是道士,若其至誠,天神當使血化成人。」却後十月,左 即成男,右即成女,於是便姓瞿曇氏。

【方便度生,常行四攝。化及多徒,壽等沙劫。】: 如來以令眾生開、示、悟、入佛道之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然隨順眾生根器利 鈍有別,依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將一佛乘以方便說三,猶如一雲之雨 ,三草二木同潤,而花果枝葉各異。如《法華經_提婆達多品第十二》智積菩薩言: 「 …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 」。《法華經_從地涌出品第十五》所教化徒眾無量無邊,其間雖示現滅度而實無滅度 。《法華經_如來壽量品第十六》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 欲。入於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 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其實如來壽命如恆河沙一般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

台灣 苗栗 三義 佛頂山朝聖寺
釋覺提 沙彌 編攥
佛曆2560年 西元2017年 7月